• 拼音:yān
  • 部首:灬
  • 笔划:11



基本解释


焉 (象形。小篆字形。像鸟形。本义焉鸟) 鸟名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见苍翠一林,其中则楮烟墨宇,椒枥坎地,群焉胙充,飞而不举。--唐·黄滔《唐城客梦》 通颜”。额 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荀子·非相》。高亨云焉,盖颜之借字。” 焉 表示指示,相当于之” 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心不在焉 哪里或那里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代词,那里,指南海。)--清·彭端淑《为学一 焉yān文言用字。 ⒈代词。相当"这个"、"于这个"心不在~。时人异~。 ⒉疑问词。怎么,什么,哪里~能如此?面目美好者,~故必知哉(故原故。知智)?其子~往? ⒊于何,在哪里且~置土石(置放)。 ⒋连词。乃,就,则若赴水火,入~焦没耳。 ⒌助词有厚望~‘暑易节,始一反~。少~,月出于东山之上。


详细解释


焉 yan 部首 灬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1 焉 here; how; why; 焉 yān (1) (象形。小篆字形。像鸟形。本义焉鸟) (2) 鸟名 [a kind of bird]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见苍翠一林,其中则楮烟墨宇,椒枥坎地,群焉胙充,飞而不举。--唐·黄滔《唐城客梦》 (3) 通颜”(yán)。额 [forehead] 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荀子·非相》。高亨云焉,盖颜之借字。” 焉 yān (1) 表示指示,相当于之” [it] 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又如心不在焉 (3) 哪里或那里 [where]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代词,那里,指南海。)--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什么 [what]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 (5) 怎么 [which] 食其禄,焉避其难?--《三国志》 (6) 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 [so] 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不择事而问焉。--清·刘开《问说》 伏焉。--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焉 yān (1) 如何 [how]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 (2) 于是,就,乃,则 [then]。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 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史记》 (3) 又如焉始乘舟 焉 yān 于是 [then]。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 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行万里。--《列子》 焉 yān (1) 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之”,是” [be] 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国语》 (2) 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书·秦誓》 焉 yān (1)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啊” [ho] 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记》 (2) 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 (3) 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唐风》 (4)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 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史记》 焉 yān ㄧㄢˉ (1) 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不复出~。 (2) 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 (3) 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且~置土石? (4) 文言助词又何戚~。 郑码aizu,u7109,gbkd1c9 笔画数11,部首灬,笔顺编号12121154444


包含焉字词语


眷焉 蝉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喟焉 恻焉 儳焉 介焉 狡焉思逞 狡焉思肆 轮焉奂焉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杀鸡焉用牛刀 阙焉 少焉 莈焉 飘焉 飒焉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下焉者 焉尔 焉耳 焉逢 焉乃 焉耆 焉耆明屋 焉耆一j兹语 焉酸 焉提 焉乌 焉支


包含焉字成语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割鸡焉用牛刀 狡焉思逞 狡焉思启 狡焉思肆 轮焉奂焉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杀鸡焉用牛刀 乌焉成马 习焉不察 心不在焉 语焉不详 终焉之志


包含焉字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