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
基本解释:
雁
(形声。从隹,从人,厂声,隹,短尾鸟。厂,石山之涯岩,也有表意作用。本义鸟名)
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于游泳和飞行
雁,雁鸟也。--《说文》
纳采纳吉,请期皆用雁。--《仪礼·士昏礼》
下大夫相见以雁。--《仪礼·士相见礼》
朔风飘胡雁,惨澹带沙砾。--唐·杜甫《遣兴五首》
又如雁塔题名(借指考中进士);雁杳鱼沉(雁字鱼书。杳无音信);雁天(雁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雁户(指漂泊异乡居处无定的民户。雁因时迁徙,故以雁为喻);雁奴(在
雁群中专司警戒的雁);雁字(雁飞
雁(鴈)yàn候鸟。有鸿~、豆~等多种。形状略像鹅,嘴扁平,腿短,羽毛多为淡褐色,群居水边,飞时排列为"人"字或"一"字队形。常说的大雁,多指"鸿雁"。雁已是受保
护的珍稀之鸟,禁止猎杀。
详细解释:
雁 yan 部首 隹 部首笔画 08 总笔画 12 雁
wild goose;
雁
yàn
(1)
(形声。从隹(zhuī),从人,厂(hǎn)声,隹,短尾鸟。厂,石山之涯岩,也有表意作用。本义鸟名)
(2)
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于游泳和飞行 [wild goose]
雁,雁鸟也。--《说文》
纳采纳吉,请期皆用雁。--《仪礼·士昏礼》
下大夫相见以雁。--《仪礼·士相见礼》
朔风飘胡雁,惨澹带沙砾。--唐·杜甫《遣兴五首》
(3)
又如雁塔题名(借指考中进士);雁杳鱼沉(雁字鱼书。杳无音信);雁天(雁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雁户(指漂泊异乡居处无定的民户。雁因时迁徙,故以雁为喻);雁奴(在雁群中专司警戒的雁);雁字(雁飞行时所排成的行列。雁群飞行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形,故云。也指官吏的排班);雁臣(指外帮的臣子朝觐有时,如雁的往返有定候)
(4)
代书信 [letter]。如雁帛(指书信);雁逝鱼沈(音讯断绝)
雁
yàn
通赝”。伪造的,假的 [false]
鲁以其雁往。--《韩非子·说林下》。曾廷枚云真赝,本作真雁,后人加贝。”
浸渍数日,漆絮败溃,雁迹尽露。--宋·王明清《挥尘后录》
雁荡山
yàndàng shān
[yandang mountains] 中国浙江省东南部名山∨称东南第一山”,主峰1,047米,为游览胜地,以峰、涧、瀑著称
雁过拔毛
yànguò-bámáo
[spare no effort in taking advantage of what one puts his hand on] 大雁飞过都要伸手拔几根毛,比喻凡是过手的事都要得些好处,绝不轻易放过
雁行
yànháng
(1)
[goose fly in formation]∶飞雁的行列
(2)
[out in order]∶并行或走在前头。引申为有次序的排列,借指兄弟
两骖雁行。--《诗·郑风·大叔于田》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晋书·王羲之传》
雁行有序。--丘迟《与陈伯之书》
雁来红
yànláihóng
[tricolour amaranth] 一年生草本植物(amaranthus tricolor)叶子长卵圆形,叶子表面黄色、红色相错杂,秋天开花,黄绿色
雁门关
yànménguān
[yanmenguan] 中国万里长城的重要关口。在山西北部, 古为晋北交通及军事要地
雁序
yànxù
[well-balanced flying formation of swan goose] 雁行
雁阵
yànzhèn
[formation of flying swan goose] 群雁飞行时排列整齐的行列队形
只缘花底莺鸣巧,致令天边雁阵分。--《歧路灯》
雁
yàn ㄧㄢ╝
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群居水边,飞时排列成行~行(háng)。~序。~阵(雁行整齐,如同军队布阵)。~过拔毛(喻为牟利不放过任何机会)。
郑码ggnn,u96c1,gbkd1e3
笔画数12,部首隹,笔顺编号133232411121
包含雁字词语:
大雁塔
鹘打雁
北雁
凤丝雁柱
赤雁
白雁
地雁
衡阳雁断
回雁峯
回雁峰
客雁
鹅雁
孤雁
家雁
金雁
两雁随车
木雁
河鱼天雁
寒雁
惊雁
连雁
鸣雁
鸣雁直木
舒雁
落雁
落雁沉鱼
沈雁冰
双凫一雁
梁雁
旅雁
包含雁字成语:
沉鱼落雁
雕心雁爪
断雁孤鸿
凫居雁聚
河鱼天雁
衡阳雁断
鸿雁哀鸣
寄雁传书
箭穿雁嘴
落雁沉鱼
鸣雁直木
双凫一雁
雁泊人户
雁断鱼沉
雁过拔毛
雁过拨毛
雁过留声
雁默先烹
雁南燕北
雁去鱼来
雁逝鱼沉
雁素鱼笺
雁塔题名
雁塔新题
雁杳鱼沉
雁影分飞
燕雁代飞
鹰拿雁捉
鹰心雁爪
鱼肠雁足
包含雁字歇后语:
头雁中弹
失群的大雁
鸿雁传书
海边的大雁
大雁跟着飞机跑
大雁飞行
大雁飞过拔根毛
大雁吃莲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