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
基本解释:
蜀
(象形。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本义蛾蝶类的幼虫◇作蠋”)
同本义
蜀,葵中蚕也。--《说文》
蜎蜎者蜀。--《诗·东山》。传桑蚕也。”
欲小则化为蚕蠋。--《管子·水池》
鳣似蛇,禹似蜀,人见蛇则惊骇,见蜀则毛起。--《韩非子》
古族名、国名、郡名
蜀,西僻之国也。--《战国策·秦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汉·贾谊《过秦论》
又如蜀江(蜀郡之内的江河);蜀魄(杜鹃鸟的代称。传说蜀君杜宇死后,他的魂魄化作杜鹃鸟);蜀王春恨(
蜀shǔ
⒈周代诸侯国之一,在今四川省成都一带。
⒉朝代名。三国(魏、~、吴)之一,又称"蜀汉",公元221-263年。第一代君主是刘备。辖区在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后扩展到云南、贵州及陕西汉中等地。
⒊四川的简称~道。西~。
⒋
详细解释:
蜀 shu 部首 虫 部首笔画 06 总笔画 13 蜀
shǔ
(1)
(象形。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本义蛾蝶类的幼虫◇作蠋”)
(2)
同本义 [caterpillar]
蜀,葵中蚕也。--《说文》
蜎蜎者蜀。--《诗·东山》。传桑蚕也。”
欲小则化为蚕蠋。--《管子·水池》
鳣似蛇,禹似蜀,人见蛇则惊骇,见蜀则毛起。--《韩非子》
(3)
古族名、国名、郡名 [shu nationality;kingdom of shu],在今四川一带
蜀,西僻之国也。--《战国策·秦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汉·贾谊《过秦论》
(4)
又如蜀江(蜀郡之内的江河);蜀魄(杜鹃鸟的代称。传说蜀君杜宇死后,他的魂魄化作杜鹃鸟);蜀王春恨(传说杜鹃春天啼鸣时声音悲切,以致嘴角流血);蜀郡(秦灭古蜀国,始置蜀郡);蜀都(古代蜀国的都城);蜀帝(泛指蜀的君主);蜀叟(古族名。叟中一支);蜀中(蜀,古国名,为秦所灭。有今四川省中部地。因泛称蜀地为蜀中”);蜀王(蜀国的君王);蜀罗(蜀中织造的轻罗);蜀道(蜀中的道路);蜀栈(蜀中的栈道);蜀本(宋时蜀中刻印的书);蜀山(蜀地山岳的泛称);蜀川(蜀地的川流);蜀茶(蜀地所产的茶);蜀客(指旅居在外的蜀人);蜀国(泛指蜀地)
(5)
朝代名 [shu dynasty]。三国时蜀汉的简称。旧地在今四川、云南、贵州一带
蜀兵伤者极多。--《三国演义·失街亭》
(6)
中国四川省的别称 [another name for sichuan province]
蜀之鄙有二僧。--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7)
又如蜀刀(四川出产的小刀);蜀桐(蜀地所产的桐木);蜀都(古时四川称为蜀,蜀都指今四川省成都市)
蜀汉
shǔhàn
[the kingdom of shu han (221-263), one of the three kingdoms] 三国之一,公元221-263年,刘备所建。在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北部以及陕西汉中一带
蜀锦
shǔjǐn
[tapestry from sichuan] 中国四川出产的传统的染色丝织品
蜀葵
shǔkuí
[hollyhock] 多年生草本植物(althaea rosea),作为二年生植物栽培于花园中,叶大而粗糙,圆形,花美丽,成顶生穗状花序
蜀犬吠日
shǔquǎn-fèirì
[in sichuan dogs bark at the sun (because it's a rare sight in that misty region)╠an ignorant person makes a fuss about something which he alone finds strange] 唐·韩愈《与韦中立论师道书》蜀中山高雾重,见日时少;每至日出,则群犬疑而吠之也。”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后遂以蜀犬吠日”比喻少见多怪
蜀绣
shǔxiù
[sichuan embroidery] 四川刺绣
蜀
shǔ ㄕㄨˇ
(1)
中国四川省的别称~本(宋代在四川刻印的书籍)。~客(旅游蜀地的人)。~椒。~绣(四川出产的刺绣)。~锦。得陇望~。
(2)
中国朝代名~汉。
(3)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
郑码lkri,u8700,gbkcaf1
笔画数13,部首虫,笔顺编号2522135251214
包含蜀字词语:
获陇望蜀
洛蜀
乐不思蜀
岷蜀
三蜀
陇蜀
两蜀
鹿蜀
蜀本
蜀布
蜀才
蜀彩
蜀茶
蜀川
蜀党
蜀刀
蜀道
蜀道难
蜀道易
蜀帝
蜀帝花
蜀殿琼人
蜀都
蜀都海棠
蜀赋
蜀阁
蜀国
蜀国弦
蜀汉
蜀红
包含蜀字成语:
巴山蜀水
得陇望蜀
获陇望蜀
乐不思蜀
蜀锦吴绫
蜀犬吠日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包含蜀字歇后语:
诸葛亮治蜀
蜀绣被面包小人书
刘禅乐不思蜀
得陇望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