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
基本解释:
聋
(形声。从耳,龙声。本义丧失听觉能力)
同本义
聋,无闻也。--《说文》
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庄子·逍遥游》
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又如聋聩(耳聋或天生的聋子。比喻愚昧无知,不明事理);聋昧(耳聋目盲);聋瞢(聋盲)。又指聋子
发瞽披聋。--枚乘《七发》
愚昧;不明事理
郑昭,宋聋。--《左传·宣公十四年》
又如聋言(比喻遮蔽,欺骗);聋俗(比喻愚昧无知的流俗,就如有耳而无闻);聋昧(比喻迟钝、愚昧无知)。又指不明事理的人
一
聋(聾)lóng耳朵听不到或听不清声音耳~。他是~子。
详细解释:
聋 long 部首 耳 部首笔画 06 总笔画 11 聋
deaf;deafness;
聋
(1)
聾
lóng
(2)
(形声。从耳,龙声。本义丧失听觉能力)
(3)
同本义 [deaf;be hard of hearing]
聋,无闻也。--《说文》
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庄子·逍遥游》
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4)
又如聋聩(耳聋或天生的聋子。比喻愚昧无知,不明事理);聋昧(耳聋目盲);聋瞢(聋盲)。又指聋子
发瞽披聋。--枚乘《七发》
(5)
愚昧;不明事理 [stupid]
郑昭,宋聋。--《左传·宣公十四年》
(6)
又如聋言(比喻遮蔽,欺骗);聋俗(比喻愚昧无知的流俗,就如有耳而无闻);聋昧(比喻迟钝、愚昧无知)。又指不明事理的人
一兴异论,群聋和之。--王安石《答曾公立书》
聋哑
lóngyǎ
[deaf-mute] 大多为热病后遗,但有先天所致者。大多先耳聋而致口哑
聋子
lóngzi
[a deaf person] 耳聋的人
聋
(聾)
lóng ㄌㄨㄥˊ
耳听不见声音~子。耳~。发~振聩(发出的声音很大,使耳聋人也能听见;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亦作振聋发聩”)。
郑码gmce,u804b,gbkc1fb
笔画数11,部首耳,笔顺编号13534122111
包含聋字词语:
暗聋
痴聋
葱聋
不哑不聋
警愦觉聋
盲聋
聋丞
聋虫
聋瞽
聋瞶
聋聩
聋盲
聋昧
聋瞢
聋矒
聋俗
聋哑
聋哑症
聋喑
聋灶
三日耳聋
三日聋
蒙聋
启瞶振聋
推聋妆哑
推聋作哑
顽聋
详聋
醒聩震聋
眼瞎耳聋
包含聋字成语:
不痴不聋
不瞽不聋
发聋振聩
警愦觉聋
聋者之歌
启瞶振聋
舌敝耳聋
推聋妆哑
推聋作哑
下塞上聋
醒聩震聋
诈哑佯聋
昭聋发聩
振聋发聩
震耳欲聋
震聋发聩
郑昭宋聋
妆聋做哑
装聋卖傻
装聋作哑
包含聋字歇后语:
眼瞎耳聋鼻塞嘴哑
哑巴说话聋子听
十五个聋子问路
聋子戴耳机
聋子见哑巴
聋子放爆竹
聋子打翻了哑巴的油瓶
聋子看戏
聋哑人打官司
聋子的耳朵
聋子擂鼓;瞎子敲锣
聋子听戏;瞎子观灯
聋子放炮
好经念给聋施主
耳聋鼻塞嘴哑
对着聋子打鼓
对聋子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