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
基本解释: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
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筽,秦谓之筽。从聿从竹。--《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
笔 bǐ
①写字画图的用具钢~、蜡~、粉~。
②(写字、画画、作文等的)笔法运~得当。
③用笔写出代~。
④笔画'二'字有两~。
⑤量词一~帐、一~好字。
【笔触】书画、文学作品等的笔法,格调锋利的~。
【笔调】文章风格~清新。
【笔端】写作、写字、绘画时的运笔以及所表现的意境奇光异景尽收~。
【笔法】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这篇小说的~很新颖。
【笔锋】
①笔尖。
②书画的笔势;文章的气势。
【笔供】用笔写出来的供词。与'口供'相对。
【笔画笔顺检字法】汉字字典查阅检索方法之一。要求根据笔画的多少和笔顺的先后来查检。
【笔记文】文体的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
【笔力】写字、画画或做文章所表现出的功力~刚劲。
【笔路】
①笔法。
②写作的思路这篇文章~奇特。
【笔势】
①写字、画画用笔的风格。
②文章的气势。
【笔削】古时在竹简、木简上写字,要删改得用刀刮去,称'削'◇来用做请人修改文章的敬辞。笔记录。削删改。
【笔意】书画或诗文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意境。写字、绘画时运笔的精心构思以及所表现的风格、功力。也指诗文的意境。
【笔札】札是古时写字用的小木片,后来用笔札指纸笔,又转指写的文章。
【笔战】用文章来进行辩论,打官司,与'舌战'相对。
【笔者】某篇文章或某书的作者(多为作者的自称)。
详细解释:
笔 bi 部首 竹 部首笔画 06 总笔画 10 笔
pen; stock; write;
笔
(1)
筽
bǐ
(2)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3)
同本义 [pen]
筽,秦谓之筽。从聿从竹。--《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林觉民《与妻书》
(4)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5)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words;writing]。如笔圣(超绝凡常的书法家);笔精(指文章精妙)
(6)
散文,相对诗而言 [prose]。如笔文(书面文辞);笔述(文字记述)
(7)
笔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stroke;touch]。如天”字有四笔;笔形(笔画的形状);笔脚(字迹;笔迹)
(8)
笔法。曲笔,伏笔 [technique of writing calligraphy or drawing]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笔
(1)
筽
bǐ
(2)
书写;记载 [write]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3)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笔
(1)
筽
bǐ
(2)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笔触
bǐchù
[touch;brushwork;style of writing(drawing,etc.)] 书画、文章等的笔法;格调
笔触粗犷
深沉的笔触
笔答
bǐdá
[answer by writing;written reply] 书面回答问题
笔底生花
bǐdǐ-shēnghuā
[flowery expression] 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
笔底下
bǐdǐxiɑ
[ability to write] 指文章的写作
他笔底下来得很快嘛!(就是说他写文章来得快)
笔调
bǐdiào
[tone;style] 文章的风格、情调
讽刺的笔调
通俗的笔调
笔端
bǐduān
[artistic conception of writing or painting] 指写文章、写字、绘画时笔的运用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意境
一一呈诸笔端
笔法
bǐfǎ
[technique of writing calligraphy or drawing] 写字、作画、写文章的技巧或特色
春秋笔法
笔锋
bǐfēng
(1)
[tip of a writing style]∶毛笔的尖端
(2)
[technique of writing calligraphy or drawing]∶写字、作画、写文章的艺术手法及特征
(3)
[touch;vigor of style]∶喻指文章的精采、犀利之处和书画的用笔
笔杆子
bǐgǎnzi
(1)
[penholder]∶笔的手握的部分
(2)
[an effective writer]∶比喻擅长写文章的人
你手下那几根笔杆子都是饭桶
笔耕
bǐgēng
[make a living by writing] 旧指依靠抄写或写文章等手段谋生;泛指勤奋写作
笔供
bǐgòng
[written confession] 用文字写出来的供词
笔画,笔划
bǐhuà,bǐhuà
[strokes of a chinese character]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
笔迹
bǐjì
(1)
[a person's handwriting]∶各个人所写的字所特有的形体特点;字迹
(2)
[hand]∶手迹
笔记
bǐjì
(1)
[note]∶用笔所做的记录
听课笔记
记笔记
(2)
[a type of literature consisting mainly of short sketches]∶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
笔记
bǐjì
[take down] 用笔记录
笔架
bǐjià
[penholder;pen-rest;pen rack] 搁笔或插笔的架儿
笔尖,笔尖儿
bǐjiān,bǐjiānr
[pen point;pen-nib;tip of a pencil or writing brush] 笔的写字的尖端部分
笔力
bǐlì
[vigour of strokes in calligraphy or drawing] 写字、画画、写文章用笔行文的力量;文章的气势
笔力雄健
笔录
bǐlù
[put down] 用笔记录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笔录
bǐlù
[note;record] 记录下来的文字
笔路
bǐlù
(1)
[technique of writing,calligraphy or drawing]∶笔法
(2)
[thought in writing]∶写文章的思路
笔帽[儿]
bǐmàoer
[the cap of a pen,pencil or writing brush] 套着笔头儿保护笔的套儿
笔名
bǐmíng
[pseudonym;pen name] 作者发表作品时用的别名
笔墨
bǐmò
(1)
∶[words or writing]指文字或文章
我们的心情难以用笔墨来形容
笔墨酣畅
(2)
[pen and ink]∶笔和墨
泪珠和笔墨齐下。--清·林觉民《与妻书》
笔墨官司
bǐmòguānsi
[battle of words;controversy in writing;written polemics] 指用文字进行的论战
笔舌
bǐshé
[position;proposition;views] 宣道立言
孰有书不由笔,言不由舌?吾见天常为帝王之笔舌也。--扬雄《法言·问道》
笔试
bǐshì
[written examination] 用书面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考试
笔势
bǐshì
(1)
[writing or painting style]∶写、画运笔的风格
(2)
[momentum of writing]∶文章的气势
笔受
bǐshòu
[write down what is dictated] [古]∶用笔把别人口授的话记录下来
笔顺
bǐshùn
[order of strokes observed in calligraphy] 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一般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内
笔算
bǐsuàn
[reckon on paper;written calculation] 用笔写出算式来计算
笔谈
bǐtán
(1)
[conversation by writing]∶用文字交换意见或发表见解
(2)
[sketches and notes]∶ 随笔记录的著作(多用于书名)
《梦溪笔谈》
笔挺
bǐtǐng
(1)
[erect]∶站立的东西不歪斜
笔挺的姿势
(2)
[uncreased;trim]∶衣服平整挺括
笔挺的裤子
笔筒
bǐtǒng
[pencontainer;brush pot] 用陶瓷、竹木、等制成的插笔用的筒
笔头,笔头儿
bǐtóu,bǐtóur
(1)
[written;writing skill]
(2)
指写字或写文章的技巧、能力
他笔头儿太慢
(3)
指用文字表达的
笔头练习
笔误
bǐwù
[clerical error(mistake)] 因疏忽而写了错字,也指因疏忽而写错的字
笔洗
bǐxǐ
[article used in cleaning writing brush] 供洗毛笔用的小盂
笔下
bǐxià
(1)
[ability to write]∶指文章的写作
笔下生花
(2)
[the wording and purport]∶指写文章时作者的措词和用意
笔下留情
笔心,笔芯
bǐxīn,bǐxīn
(1)
[pencil lead]∶铅笔的芯子
(2)
[refill]∶圆珠笔的芯子
笔削
bǐxuē
[improve;raise a literary composition to a better quality] 敬称。请人修改文章
留情笔削,敦悦‘丘、坟’。--《晋书·皇甫谧传》
笔译
bǐyì
[written translation] 笔头翻译;用文字翻译(区别于口译)
笔意
bǐyì
[intended conception] 书画、诗文中表现的作者的风格、意趣
笔意幽闲
笔友
bǐyǒu
[pen pal] 通信朋友,通常为未见过面而与之友好地继续通信的人
笔札
bǐzhá
(1)
[paper and pen]∶纸和笔
(2)
[articles;letter;written composition]∶指文章、书信等
笔战
bǐzhàn
[word battle;written polemics] 指通过文字进行论战
笔者
bǐzhě
[the author(writer)] 作者。多用于自称
笔直
bǐzhí
(1)
[perfectly straight]∶非常直,没有曲折、弯弧或棱角的
笔直的木材
(2)
[direct]∶径直的
一条笔直的路
笔致
bǐzhì
[painting and handwriting style] 诗文、书画等用笔的风格
笔资
bǐzī
[reward for writing or painting] 旧时称字画、文章的作者所得的报酬
笔走龙蛇
bǐzǒu-lóngshé
[not only style of writing is free and easy,but also fast] 形容书法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
笔
(筽)
bǐ ㄅㄧˇ
(1)
写字、画图的工具毛~。钢~。铅~。~架。~胆。
(2)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画。~顺。~形。~道。
(3)
用笔写,写作的~者。代~。~耕。~谈。~误。~译。~战。~名。
(4)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体。~法。~力。文~。工~。曲~。伏~。
(5)
像笔一样直~直。~挺。~陡。
(6)
量词,指钱款一~钱。
(7)
指散文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随~。
郑码mmh,u7b14,gbkb1ca
笔画数10,部首竹,笔顺编号3143143115
包含笔字词语:
掣笔郎
董笔
董狐笔
动笔
筹笔
筹笔驿
持笔
放笔
采笔
泚笔
粉笔
奋笔
凡笔
布笔
伏笔
怼笔
附笔
毦笔
珥笔
赋笔
隔笔简
打笔套
短笔
冻笔
赐笔
辍笔
谷笔
工笔
顶笔
刀笔
包含笔字成语:
笔饱墨酣
笔大如椽
笔底超生
笔底春风
笔底龙蛇
笔伐口诛
笔歌墨舞
笔耕砚田
笔酣墨饱
笔翰如流
笔老墨秀
笔墨官司
笔墨横姿
笔墨之林
笔扫千军
笔头生花
笔下超生
笔下生花
笔削褒贬
笔冢研穿
笔诛墨伐
笔走龙蛇
秉笔直书
彩笔生花
持橐簪笔
春秋笔法
大笔如椽
点睛之笔
调墨弄笔
董狐之笔
包含笔字歇后语:
蘸水钢笔
圆珠笔蘸墨水
阴沟里的狗尿苔(鬼笔。一种有毒的真菌)
秀才挥笔
双色圆珠笔
书桌上的笔筒
杀猪用铅笔刀
三色圆珠笔
铅笔芯儿
排笔绘画
毛笔掉了头
画笔敲鼓
刀削铅笔
厕所里耍笔杆
菜园里长狗尿苔(鬼笔。一种有毒的真菌)
笔筒里看天
笔筒吹火
笔管里打瞳睡
笔杆子吞进肚
笔杆子吹火
笔端的大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