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ěr
  • 部首:王
  • 笔划:10



基本解释


珥 中国古代的珠玉耳饰 珥,珠在珥也。耳珰垂珠者曰珥。--《苍颉篇》。按,玉之似珠圆者。” 傅玑之珥。--《史记·李斯传》 设笄珥。--《列子·周穆王》 日、月两旁的光晕,即位于太阳或月亮两侧并凸向太阳或月亮的光弧,与虹的片段相似,与晕相切 月晕有两珥,白虹贯之。--《隋书》 即日珥 珥,气在日两旁之名也。珥,耳也,言似人耳之在两旁也。--《释名·释天》 剑鼻 抚长剑兮玉珥。--屈原《楚辞》 珥 贯耳 珥ěr 1.珠玉做的耳饰。也叫瑱﹑珰。《战国策·齐策三》"薛公欲知王所欲立,乃献七珥。美其一。明日视美珥所在,劝王立为夫人。"《文选·枚乘》"九寡之珥以 为约。"李善注引《苍颉篇》"珥,珠在耳也。"唐韩愈《城南联句》"酣欢杂弁珥,繁价流金琼。"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母脱簪珥付之去,孝廉弗闻也。" 冰心《寄小读者》五"﹝那女儿﹞头上﹑手戴满了簪子﹑耳珥﹑戒指﹑镯子之类,说话时善能作态。"一说为耳珰之垂珠。 2.剑鼻。 3.日﹑月两旁的光晕。 4.插;戴。 5.通"衈"。古代祭祀杀牲取血以供衅礼之用。 珥èr 1.通"刵"。古代大猎时,割取禽兽的左耳以计数报功。 2.通"咡"。吐。参见"珥丝"。


详细解释


珥 er 部首 王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0 珥 ěr (1) 中国古代的珠玉耳饰 [ear-ornaments(of jade or pearl)] 珥,珠在珥也。耳珰垂珠者曰珥。--《苍颉篇》。按,玉之似珠圆者。” 傅玑之珥。--《史记·李斯传》 设笄珥。--《列子·周穆王》 (2) 日、月两旁的光晕,即位于太阳或月亮两侧并凸向太阳或月亮的光弧,与虹的片段相似,与晕相切 [tangent arch] 月晕有两珥,白虹贯之。--《隋书》 (3) 即日珥 [prominence(solar prominence)] 珥,气在日两旁之名也。珥,耳也,言似人耳之在两旁也。--《释名·释天》 (4) 剑鼻 [ears(of the sword)] 抚长剑兮玉珥。--屈原《楚辞》 珥 ěr (1) 贯耳 [pierce the ear] 神人珥两黄蛇。--《山海经·大荒东经》。注以蛇贯耳也。” (2) 又如珥貂(帽旁插貂尾为饰,借指做贵官);珥笔(珥彤。入朝的官员帽插笔,以便随时记录) (3) 戴;插 [insert;weir] 七叶珥汉貂。--左思《咏史诗》 (4) 又如珥笔(史官。谏官或近臣侍从,把笔插在帽子上,以便随肘记录) (5) 通衈”。古祭礼杀牲取血,以涂祭社器 [dye with blood] 以岁时序其祭祀及其祈珥。--《周礼·春官·肆师》 常珥于社稷,祈于五祀。--《周礼·夏官·小子》 珥 ěr ㄦˇ (1) 用珠子或玉石做的耳环。 (2) 剑柄上端像两耳的突出部分。 (3) 插戴~笔(古代史官、谏官入朝插笔于冠侧,以便随时记录、写作)。~貂。 (4) 日、月两旁的光晕日~。月~。 郑码cce,u73e5,gbke7ed 笔画数10,部首王,笔顺编号1121122111


包含珥字词语


珥笔 珥珰 珥貂 珥鹖 珥环 珥丝 珥彤 背珥 蝉珥 解珥 钗珥 耳珥 晖珥 金珥 剋珥 日珥 两珥 青珥 脱簪珥 祈珥 瑜珥 玉珥 象珥 脱珥 遗珥 遗珥堕簪 遗珥坠簪 月珥 栉珥 珠珥


包含珥字成语


瑶环瑜珥 遗珥堕簪 遗珥坠簪 遗簪堕珥 遗簪坠珥


包含珥字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