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qián
  • 部首:氵
  • 笔划:15



基本解释


潜 (形声。本义没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动) 同本义 潜,涉水也。--《说文》。朱骏声按没水以涉曰潜。 潜龙。--《易·乾龙》 潜虽伏矣。--《诗·小雅·正月》 游鱼潜绿水。--曹植《情诗》 沈潜相克。--《书·洪范》 潜龙腾渊。--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潜水 隐藏 潜服贼器不入宫。--《周礼·阍人》 潜醢以食夏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 胆寒潜踪。--《广东军务记》又 潜避两炮台中。 又 潜(潛)qián ⒈在水面之下活动~水。~泳∷~艇。 ⒉隐蔽,隐藏的~伏。~在。挖掘~力。 ⒊秘密地,偷偷地~逃。~移默化。 ⒋


详细解释


潜 qian 部首 氵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5 潜 hidden; latent; secretly; 潜 (1) 潛 qián (2) (形声。本义没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动) (3) 同本义 [go under water;move under water] 潜,涉水也。--《说文》。朱骏声按没水以涉曰潜。 潜龙。--《易·乾龙》 潜虽伏矣。--《诗·小雅·正月》 游鱼潜绿水。--曹植《情诗》 沈潜相克。--《书·洪范》 潜龙腾渊。--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4) 又如潜水 (5) 隐藏 [hidden;latent] 潜服贼器不入宫。--《周礼·阍人》 潜醢以食夏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 胆寒潜踪。--《广东军务记》又 潜避两炮台中。 (6) 又如潜晦(潜藏养晦。又指隐藏才能);潜德(韬养隐藏的内涵、美德);潜逸(隐逸);潜户(隐藏的洞穴);潜包,潜苞(包藏);潜光(隐藏光彩);潜名(隐姓埋名) (7) 深隐;隐居 [hermit]。如潜居草野(隐居在民间);潜而不用(小人当道,圣人只宜潜藏,不可有为);潜夫(隐者);潜升(谓或隐或显);潜户(深隐的门户) (8) 专心 [make a concentrated effort]。如潜志(专心致志);潜研(专心钻研);潜修(专心修养);潜神(犹专心) (9) 潜入水中 [dive]。如一只大水鼠从此岸潜下 (10) 埋葬 [bury] 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山海经》 (11) 暗流 [underflow] 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山海经》 (12) 又如潜演(水在地下流动);潜源(潜伏着的水源) (13) 测量;探测 [measure;survey] 潜 qián 〈形〉 (1) 深;沉 [deep] 夫雷霆必发,而潜底震动。--汉·王褒《四子讲德论》 (2) 又如潜林(高深的树林);潜深(幽深隐蔽);潜渫(深浚);潜寐(深眠);潜运(深谋);潜润(深深沾惠) (3) 无形中 [invisible]。如潜毁(潜移默化地毁谤);潜息(无形中止息);潜移(无形中变化);潜溃(无形中毁坏) 潜 qián 〈副〉 (1) 秘密地;暗中 [secretly;stealthily] 同恶潜谋。--《周书·文政》 于是潜行而去。--《战国策·秦策》 随风潜入夜。--唐·杜甫《春夜喜雨》 多潜易之。--清·方苞《狱中杂记》 封奏时潜易。 (2) 又如潜地(偷偷地);潜息(悄悄止息);潜目(偷看);潜使(秘密出使);潜师(秘密出兵);潜逸(秘密逃跑) 潜坝 qiánbà [ground sills] 横穿河床按一定间距修造的水下混凝土槛,目的是防止河床受过多的冲刷或增加水流宽度 潜藏 qiáncáng (1) [be in hiding]∶藏在隐蔽处 老虎潜藏在深山老林之中 (2) [underlie]∶隐藏在显露的外表之下 特务潜藏在乡下 潜存 qiáncún [hide in the hiding] 暗中存在 他必是与城中潜存的、有害于义和团的一种力量相勾串,正像他曾与三义庙的假团勾串过一样 潜堤 qiándī [submerged breakwater] 堤顶位于静止水面下的防水堤 潜伏 qiánfú [hide;conceal] 隐匿;潜藏 潜伏部队 潜伏期 qiánfúqī [latency] 在宿主内生存与发育或发展而没有显示症状的时期--用于指传染体或疾病 潜力 qiánlì [latent capacity;potential] 潜在的能力和力量 挖掘潜力 潜流 qiánliú (1) [underflow;undercurrent]∶地面下的水流,也指水在地下流动 (2) [subcurrent]∶比喻潜藏在内心的情感 潜龙伏虎 qiánlóng-fúhǔ [a secluded talent] 藏在水中的蛟龙,伏在林中的猛虎。比喻未受赏识的人才 潜匿 qiánnì [go into hiding] 潜藏隐匿 潜热 qiánrè [latent heat] 相变潜热的简称,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这是物体在固、液、气三相之间以及不同的固相之间相互转变时具有的特点之一。固、液之间的潜热称为熔解热(或凝固热),液、气之间的称为汽化热(或凝结热),而固、气之间的称为升华热(或凝华热) 潜山隐市 qiánshān-yǐnshì [go in hiding] 在山林中潜迹,在市井中隐身 处士之名,何哉?潜山隐市,皆处士也。--唐·杜牧《送薛处士序》 潜师 qiánshī [clandestine dispatch troops] 秘密出兵 若潜师以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潜水 qiánshuǐ [phreatic water] [地质]∶饱和层中的地下水 潜水 qiánshuǐ (1) [diving]∶潜藏在水中 潜水服 (2) [go under water;dive]∶在水面以下活动 潜水运动 潜水艇 qiánshuǐtǐng [submarine] 潜艇的旧称或俗称 潜水员 qiánshuǐyuán [diver;aquanaut] 依靠从水面提供空气在水下长时间逗留(如从事打捞工作)的人员 潜台词 qiántáicí [unspoken words in a play] 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是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 潜逃 qiántáo [abscond] 偷偷逃走 拐款潜逃 潜艇 qiántǐng [submarine] 活动于海面之下的舰只,配有鱼雷、大炮和弹道导弹,以柴油机、电机或核能汽轮机推进 潜望镜 qiánwàngjìng [periscope] 一种光学仪器,即在一个设有透镜系统的筒的两端各装一面镜子或全反射透镜,使两者的镜面彼此平行且与筒的轴线成45敖?观察者(如在水底的潜水艇上或在处理高度辐射物质的工作中)只要通过目镜或者象通过目镜那样观看筒一端的反射镜,便可以从中看到从另一端的反射镜反射过来的受到阻隔的景物 潜心 qiánxīn [with great concentration] 专心 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三国志·向朗传》 潜心专力。--清·刘开《问说》 潜心研究 潜行 qiánxíng (1) [walk under water]∶在水下行走 潜水员在水下潜行 (2) [sneak]∶秘密行走 在夜间潜行 (3) [be absorbed in cultureself]∶专心修行 潜移 qiányí [invistible and intangible change] 悄悄的变化,无形中的变化 潜移弗知。--[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潜移默化 qiányí-mòhuà [imperceptibly influence] 指人的思想,品性或习惯受到影响、感染而无形中发生变化 潜移默化,将来或出或处,所以益人家邦与移人风俗不少矣。--清·龚自珍《与秦敦夫书》 潜意识 qiányìshi [subconscious] 隐蔽的思想活动 潜影 qiányǐng (1) [hide]∶隐藏踪影 (2) [latent image]∶在照相乳剂中,由于光的物理或化学的作用,在个别的结晶(一般是卤化银)中所形成的不可见的影像,在负片中经过显影使其变为可见的影像 潜泳 qiányǒng [skin dive] 在水面之下游泳,尤其是不带潜泳头盔和潜泳衣,仅带面罩、橡皮脚掌和一副呼吸装置在相当深度下游泳 潜在 qiánzài [latent;potential] 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 潜在的领导人 潜踪 qiánzōng [go into hiding] 潜藏踪迹,使不为人知 潜 qián ㄑㄧㄢˊ (1) 隐在水面下活动~水。~泳。~坝。~行(a.在水面以下行动;b.在外边秘密行动)。 (2) 隐藏的,秘密地~藏。~伏。~遁。~逃。~力。~心。~师。~在。~台词。~移默化。 (3) 姓。 郑码vbok,u6f5c,gbkc7b1 笔画数15,部首氵,笔顺编号441113411342511


包含潜字词语


反潜 反潜飞机 反潜机 反潜直升机 飞潜 飞潜动植 匿迹潜形 蹑潜 蹑影潜踪 蹑足潜踪 衡潜 蠖屈蜗潜 猎潜艇 默换潜移 默转潜移 箧书潜递 赏潜 泥下潜珪 蟠潜 龙潜凤采 潜包 潜苞 潜闭 潜避 潜璧 潜兵 潜步 潜藏 潜畅 潜出


包含潜字成语


沉潜刚克 遁迹潜形 狐潜鼠伏 戢鳞潜翼 龙潜凤采 默化潜移 默换潜移 默转潜移 匿迹潜形 蹑影潜踪 蹑足潜踪 潜德秘行 潜德隐行 潜光匿曜 潜光隐德 潜光隐耀 潜蛟困凤 潜精积思 潜精研思 潜鳞戢羽 潜龙伏虎 潜窃阳剽 潜濡默被 潜濡默化 潜神嘿规 潜神默记 潜消默化 潜心涤虑 潜心笃志 潜形谲迹


包含潜字歇后语


潜水运动 潜水艇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