揆
基本解释:
揆〈动〉
(形声。从手,癸声。本义测量方位)
同本义
揆,度也。--《说文》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诗·鄘风·定之方中》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易·系辞》
南北之揆七同也。--《国语·周语》
揆度,大致估量现实状况
皇览揆予初度兮,肇锡予以嘉名。--《楚辞·离骚》
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论衡·实知》
揆其所以,虽未必尽由于此,亦不可不以为戒。--《镜花缘》
又如揆格(对客观事物的量度推究);揆量(审度);揆端(估量事物的端倪);揆抚(审度省察);揆德(度量人
揆kuí
⒈度量,考察~日晷(晷日影)。〈引〉揣测,估量~度。临渊~水。~情度理。
⒉管理,掌管以~百事。〈引〉宰相,总揽政务的人居~。阁~(内阁总理)。
⒊尺度,道理千载一~。
详细解释:
揆 kui 部首 扌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2 揆
kuí
〈动〉
(1)
(形声。从手,癸声。本义测量方位)
(2)
同本义 [measure;direction-find]
揆,度也。--《说文》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诗·鄘风·定之方中》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易·系辞》
南北之揆七同也。--《国语·周语》
(3)
揆度,大致估量现实状况 [conjecture;estimate]
皇览揆予初度兮,肇锡予以嘉名。--《楚辞·离骚》
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论衡·实知》
揆其所以,虽未必尽由于此,亦不可不以为戒。--《镜花缘》
(4)
又如揆格(对客观事物的量度推究);揆量(审度);揆端(估量事物的端倪);揆抚(审度省察);揆德(度量人的品德)
(5)
管理;掌管 [administer]
[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左传》
(6)
又如揆持(掌管;管理)
(7)
灭;破 [put out]
靖郭君大怒,曰刬而类,揆吾家。”--《吕氏春秋》
揆
kuí
〈名〉
(1)
准则;原则 [criterion]
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孟子·离娄下》
(2)
又如千载一揆
(3)
事务;政事 [affairs]
纳于百揆,百揆时叙。--《书·舜典》
(4)
因宰相管理百官百事,后遂以指宰相或相当于宰相之职 [prime minister]。如揆路(宰相之位,内阁);揆衡(宰相)
揆情度理
kuíqíng-duólǐ
[conjecture on the basis of reason;weigh the pros and cons] 从情理上揣度
揆席
kuíxí
[prime minister] 宰相的职位
揆
kuí ㄎㄨㄟˊ
(1)
度(duó),揣测~度。~策。~古察今。
(2)
道理,准则千载一~。
(3)
事务百~。
(4)
管理,掌管~百事。
(5)
旧称总揽政务的人,如宰相等阁~。~席(宰相之位)。
郑码dxag,u63c6,gbkdef1
笔画数12,部首扌,笔顺编号121543341134
包含揆字词语:
不揆梼昧
揆测
揆策
揆次
揆德
揆地
揆端
揆抚
揆格
揆构
揆衡
揆画
揆景
揆课
揆理
揆理度情
揆理度势
揆量
揆路
揆门相
揆情度理
揆情审势
揆日
揆时度势
揆枢
揆违
揆文奋武
揆伍
揆务
揆席
包含揆字成语:
不可揆度
稽古揆今
揆理度情
揆理度势
揆情度理
揆情审势
揆时度势
揆文奋武
包含揆字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