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
基本解释:
屈〈动〉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同本义
屈,拗曲。--《广韵》
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正字通》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系辞》
猬缩蠖屈。--马中锡《中山狼传》
不可屈伸。--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安能屈豪杰。--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屈膝叩首。--清·方苞《狱中杂记》
不当屈。--清·张廷玉《明史》
又如屈指询算(迷信指用手指占算);屈律(弯曲的样子);屈卮(有弯曲把手的酒杯);屈申(屈伸。屈曲和伸展);诎屈(曲折;弯曲);屈伸(屈曲);屈屈(弯弯曲曲);屈蠖(曲身
屈qū
⒈弯曲,跟伸相对~膝。~指可数。
⒉低头,妥协,服输,顺从~服。~从。不~不挠。
⒊冤枉,使人不痛快冤~。委~。受~。
⒋理亏理~词穷。
⒌
屈jué 1.短。 2.竭尽,穷尽。 3.见"屈奇。" 4.通"倔"。参见"屈强"。 5.通"崛"。参见"屈起"。
详细解释:
屈 qu 部首 尸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8 屈
bend; bow; injustic; subdue; submit; wrong;
屈
qū
〈动〉
(1)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bend]
屈,拗曲。--《广韵》
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正字通》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系辞》
猬缩蠖屈。--马中锡《中山狼传》
不可屈伸。--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安能屈豪杰。--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屈膝叩首。--清·方苞《狱中杂记》
不当屈。--清·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屈指询算(迷信指用手指占算);屈律(弯曲的样子);屈卮(有弯曲把手的酒杯);屈申(屈伸。屈曲和伸展);诎屈(曲折;弯曲);屈伸(屈曲);屈屈(弯弯曲曲);屈蠖(曲身的尺蠖)
(4)
委屈;冤屈 [feel wronged;put sb. to great inconvenience]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书一屈字。--明·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
求一屈己。--清·刘开《问说》
被诬负屈。--清·张廷玉《明史》
(5)
又如屈官司(冤枉官司);屈致(随便招请,使人受到委屈);屈事(冤枉事);屈驰(委屈);屈气(怨气);屈漾(屈央,屈恙。冤枉);屈厄(委屈困顿)
(6)
屈服 [subdue;yield]
屈人之兵。--《孙子·谋政》
屈人之兵而非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宁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挠(屈服顺从);屈伏(屈服)
(8)
治理,收治 [administer]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9)
强迫 [force]
力不胜,皆屈为僮。--柳宗元《童区寄传》
(10)
压抑 [constrain]。如屈抑(压抑);屈束(压抑约束)
(11)
缠绕 [twine]。如屈蟠(盘曲);屈郁(盘结、旋绕)
(12)
理亏 [be in the wrong]
理屈词穷。--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屈
qū
〈名〉
(1)
古邑名 [qu town]。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吉县北,盛产良马
(2)
姓。春秋楚王族三姓之一。如屈突通(唐昌黎人◇居长安。唐时官至兵部尚书◇平定王世充有功,拜右仆射,封蒋国公);屈突(复姓);屈宋(屈原与宋玉。二人都以辞赋见称)
屈
qū
〈形〉
(1)
假借为崛”。高起,突出 [towering]
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汉书·叙传上》
(2)
假借为倔”。直傲不屈 [stubborn;unbending]
屈才
qūcái
[do work unworthy of one's talents] 人的才能不能充分发挥
屈从
qūcóng
[bow down to;surrender to;submit to;yield to] 屈意顺从。屈服于压力,违心地顺从
迫我屈从
屈打成招
qūdǎ-chéngzhāo
[confess to false charges under torture;obtain confessions under tortare] 指严刑拷打,迫使无辜者招认
有口难言,竟屈打成招
屈法
qūfǎ
[be treated leniently] 曲行其法,治法从轻
主上屈法申恩。--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屈服
qūfú
(1)
[surrendor;yield;knuckle under;at the feet of]∶降服;折服
妥协屈服
(2)
[bend and undulate]∶弯曲起伏
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庄子》
屈光度
qūguāngdù
[diopter] 透镜对于光线的折射强度
屈己
qūjǐ
[humble oneself] 严于要求自己
屈己宽人
屈驾
qūjià
[be kind enough to;condescend to make the journey] 委屈大驾--邀请人的敬辞
请屈驾光临
屈节
qūjié
(1)
[forfeit one's honour]∶失去尊严、节操
屈节辱命。--《汉书·李广苏建传》
(2)
[stoop to]∶降低身分,对人谦卑
卑躬屈节
屈节事人
屈就
qūjiù
[condescend to take a post off-ered] 客套话,降低身分任职
如蒙屈就,不胜荣幸
屈居
qūjū
[be reluctantly put in (a place or position)] 屈身位居(次级);委屈居于(低位)
暂且屈居人下
屈理
qūlǐ
(1)
[be in the wrong]∶亏理
(2)
[unreasonable]∶于理不合
这事办得屈理
屈曲
qūqǔ
[bend] 弯曲;曲折
画栏屈曲
屈戌儿
qūxur
[a hinge] 铜制或铁制的带两个脚的小环儿,钉在门窗边上或箱、柜正面,用来挂上钌铞或锁,或者成对地钉在抽屉正面或箱子侧面,用来固定u字形的环儿
屈辱
qūrǔ
(1)
[humiliation;mortification;shame]
(2)
屈节辱命
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3)
委屈和耻辱
受屈辱
遭屈辱
看到中国蒙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屈辱
屈死
qūsǐ
[die of being wronged] 蒙冤而死
屈膝
qūxī
(1)
[kneel]∶跪下或跪倒
对穹庐以屈膝。--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屈膝下拜
(2)
[go down on one's knees]∶比喻屈服
屈膝投降
(3)
[knee]∶膝盖
悄悄去屈膝边拔出刀来,三四刀搠死了。--《水浒传》
屈原
qū yuán
[qu yuan] (约公元前340╠前278)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国贵族出身,任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5月秦军一举攻破楚都郢。他怀着亡国的悲痛,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他一生写下许多感人肺腑、彪炳千秋的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代表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昏庸王室和腐败贵族的无比憎恨和对楚国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体现了他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献身精神。他的作品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感情奔放。他的作品千古传诵,对后世影响极大,他的诗篇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宝库的伟大贡献
屈指
qūzhǐ
[count on one's fingers] 弯着指头计数
屈指一算,离家已经十五年了
屈指可数
qūzhǐ-kěshǔ
(1)
[number]∶限定于有限的或确定的数字内
医生们告诉他,他的日子屈指可数了
(2)
[can be counted on one's fingers-very few]∶扳着手指头就可算出来。形容数量少
今文儒之盛,其书屈指可数者,无三四人。--宋·欧阳修《唐安公美政颂》
屈尊
qūzūn
[condescend;stoop to] 客套话,指降低身分做某事
屈尊礼士
屈
qū ㄑㄩˉ
(1)
使弯曲,与伸”相对~曲(qū)。~折。~膝。~伸(弯曲和伸直,引申为失意和得意)。首~一指。卑躬~膝。
(2)
低头,降服~服。~从。威武不~。
(3)
冤枉,叫人不痛快冤~。委~。~辱。~才。~就(受委屈而担任某种职务,常用于请人任职的客套话)。~驾。~己待人。
(4)
理亏~心(亏心,昧心)。理~词穷。
(5)
姓。
郑码xmzz,u5c48,gbkc7fc
笔画数8,部首尸,笔顺编号51352252
包含屈字词语:
百折不屈
摧屈
悼屈
楚屈
憋屈
奉屈
吃屈
阿屈
环屈
蛣屈
嗟屈
金屈卮
金屈巵
局屈
词穷理屈
不挠不屈
不屈不挠
诡屈
贾屈
沮屈
否屈
充屈
含冤受屈
讳屈
佶屈
佶屈聱牙
耗屈
久屈
理屈
愧屈
包含屈字成语:
聱牙佶屈
聱牙诘屈
謷牙诘屈
百折不屈
抱屈衔冤
卑躬屈节
卑躬屈膝
卑身屈体
不挠不屈
不屈不挠
才过屈宋
词穷理屈
辞穷理屈
大直若屈
负屈含冤
负屈衔冤
含冤负屈
含冤受屈
喊冤叫屈
怀冤抱屈
蠖屈不伸
蠖屈求伸
佶屈聱牙
计穷力屈
坚强不屈
坚贞不屈
降颜屈体
诘屈磝碻
诘屈聱牙
诘屈謷牙
包含屈字歇后语:
瘸驴的屈股
屈死鬼进衙门
墙缝里的坚强不屈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