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tā
  • 部首:宀
  • 笔划:5



基本解释


它〈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虫形。本义虫) 同本义◇作蛇” 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说文》 它 〈代〉 称代人以外的事物 表示第三人称 表示指称。相当于别的”、其他的” 无它异。--《后汉书·列女传》 贝勒及它将。--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帛布及它物。 与它石迥异。--《墨子·公输》 又如 它(牠)tā ⒈他,专指事物或牲口晒的衣服~已干了。~是牛奶。 ⒉ 它tuō 1.别的;另外的◇多写作"他"。 2.第三人称代词。多见于早期白话。 3.用于泛指。 4.代词。称代人以外的事物。 5.虚指代词。 6.姓。战国有它嚣。见《荀 子.非十二子》。 它tuó 1.见"它它藉藉"。 2.同"驼"。


详细解释


它 ta 部首 宀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5 它 it; 它 tā 〈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虫形。本义虫) 同本义◇作蛇” [snake] 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说文》 它 tā 〈代〉 (1) 称代人以外的事物 [it]。如煤炭,很多工业离不开它;香山观,从老远的地方就能看见它--口语中与他、她”无分别。如它比(引他类比附) (2) 表示第三人称 [he;she]。如生它个儿子(生他一个儿子) (3) 表示指称。相当于别的”、其他的” [other] 无它异。--《后汉书·列女传》 贝勒及它将。--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帛布及它物。 与它石迥异。--《墨子·公输》 (4) 又如它罪(别的罪名);它肠(它心,二心);它人(别人);它年(以后的某年或某一时期);它名(另外的名);它所(其他地方) (5) 虚指。如干它一场;吃它一顿 (6) 姓 它们 tāmen [they] 对多于两个事物的称呼 这些动物真可爱,它们像是通人性似的 它山之石 tāshānzhīshí [the stones of other hills] 利用其它山上的石头可以错琢器物。引伸为外国的贤臣可任用治理国家,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可以借鉴,为我所用。亦比喻朋友能规劝自己改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它 tā ㄊㄚˉ 代词,称人以外的事物~们。其~。 郑码wdrr,u5b83,gbkcbfc 笔画数5,部首宀,笔顺编号44535


包含它字词语


拉它 磨它子 靡它 其它 奢摩它 奇请它比 骀它 橐它 它肠 它法 它故 它界 它门 它们 它名 它年 它岐 它人 它日 它时 它所 它它藉藉 它心 无它 之死靡它 自它


包含它字成语


之死靡它 至死靡它


包含它字歇后语


拾到金娃找它妈 把它当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