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
基本解释:
唇
(形声。从口,辰声。本义嘴唇)
同本义
脣,缘也,口之缘也。--《释名·释形体》
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左传·僖公五年》
唇焦口燥呼不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唇吻(言语);唇红齿白(形容面貌俊美);唇不离腮(比喻亲密无间,形影不离);唇齿之邦(非常亲密、利害攸关的邻邦)
边缘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沈括《梦溪笔谈》
唇 chún人或某些动物口周围的肌肉组织。通称嘴唇。
【唇齿相依】比喻相互依赖,关系很密切。
【唇枪舌剑】形容辩论时言词激烈,针锋相对。又作舌剑唇枪。
【唇舌】比喻言词费了不少~,事还是没办成。
【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露出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彼此利害关系十分密切。
唇(脣)chún
⒈嘴边缘呈红色的部分嘴~。
⒉
⒊
详细解释:
唇 chun 部首 口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0 唇
labium;lip;
唇
(1)
脣
chún
(2)
(形声。从口,辰声。本义嘴唇)
(3)
同本义 [lip]
脣,缘也,口之缘也。--《释名·释形体》
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左传·僖公五年》
唇焦口燥呼不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又如唇吻(言语);唇红齿白(形容面貌俊美);唇不离腮(比喻亲密无间,形影不离);唇齿之邦(非常亲密、利害攸关的邻邦)
(5)
边缘 [edge]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沈括《梦溪笔谈》
唇齿
chún-chǐ
(1)
[labial teeth]∶唇和齿的合称
(2)
[mutually dependent]∶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靠
吴、蜀乃唇齿也。--《三国演义》
(3)
[comment;talk]∶议论
怀着个临月身子,只管往人家里撞来撞去的,交人家唇齿。--《金瓶梅》
唇齿相依
chúnchǐ-xiāngyī
[be closely related and mutually dependent like the lips and teeth] 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互相依存,关系密切
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三国志·魏书·鲍勋传》
唇膏
chúngāo
[lipstick] 滋润嘴唇的油膏,也指口红
唇红齿白
chúnhóng-chǐbái
[red lips and white teeth╠very handsome or beautiful] 口唇鲜红,牙齿洁白。比喻人面貌美丽
丰颊长眉,眼如银杏,口辅双涡,唇红齿白,于艳丽之中,有股英俊之气。--《老残游记》
唇裂
chúnliè
(1)
[chapped lips] ∶又名唇燥裂。由脾经积热所致,症见口唇干燥裂开,甚则干裂出血。治宜养阴,清热,润燥。用清凉饮。外搽猪脂类润之
(2)
[harelip;cleft lip]∶一种先天性缺陷,有时为遗传性缺陷,在上唇和鼻基部之间有一异常裂口
唇枪舌剑
chúnqiāng-shéjiàn
[cross verbal swords;heated verbal exchange or debate] 以唇作枪,以舌为剑。形容言辞犀利辩论针锋相对
唇亡齿寒
chúnwáng-chǐhán
[mutual dependency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when confronted with a powerful and aggressive enemy;share a common lot] 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唇音
chúnyīn
[labial] 双唇音、齿唇音的统称
唇
chún ㄔㄨㄣˊ
嘴的边缘红色部分嘴~。~齿(喻互相接近而且有共同利害的两方面)。~膏。~裂。~舌(嘴唇”和舌头”,喻言辞)。~吻(嘴唇,喻口才、言辞)。~亡齿寒(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郑码ghj,u5507,gbkb4bd
笔画数10,部首口,笔顺编号1311534251
包含唇字词语:
粉面朱唇
布唇枯舌
谗唇
颠唇簸嘴
共为唇齿
缚舌交唇
鼓舌扬唇
鼓舌摇唇
鼻塌唇青
搬唇递舌
搬唇弄舌
绛唇
交唇
聚唇
精唇泼口
君卿唇舌
焦唇
焦唇干舌
耳唇
花唇
缄唇
讲唇
皓齿朱唇
口燥唇干
斗唇合舌
鼓唇
鼓唇弄舌
鼓唇摇舌
鼓唇咋舌
拌唇撅嘴
包含唇字成语:
搬唇递舌
搬唇弄舌
鼻塌唇青
薄唇轻言
齿白唇红
吹唇唱吼
唇敝舌腐
唇不离腮
唇齿相须
唇齿相依
唇齿之邦
唇辅相连
唇腐齿落
唇干口燥
唇红齿白
唇尖舌利
唇焦口燥
唇焦舌敝
唇揭齿寒
唇竭齿寒
唇枪舌剑
唇亡齿寒
颠唇簸嘴
调唇弄舌
调舌弄唇
掉舌鼓唇
斗唇合舌
反唇相讥
反唇相稽
粉面朱唇
包含唇字歇后语:
嘴唇上贴膏药
上嘴唇顶天,下嘴唇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