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
基本解释:
叹
(形声。从欠(另一繁体从口”),難”省声。欠,打呵欠,与出气有关。本义叹息)
同本义
叹,吞叹也。一曰太息也。--《说文》
禽子再拜而叹。--《墨子·备梯》
戏而不叹。--《礼记·坊记》
望洋向若而叹。--《庄子·秋水》
皆叹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默叹曰。--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婉贞微叹曰。--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叹借者之用。--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叹气嗐声(唉声叹气);叹恨(叹息抱恨);叹憾(叹息遗憾);叹笑(叹息讥笑);叹悔(叹息后悔);叹喟(叹息);叹嗟(叹息);
叹(嘆、歶)tàn
⒈吟咏一倡(唱)三~。
⒉因忧闷悲痛而呼气出声~息。忧~。
⒊因高兴而发出赞许或赞美的长声~为观止。
⒋
详细解释:
叹 tan 部首 口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5 叹
acclaim; praise; sigh;
叹
(1)
嘆、歶
tàn
(2)
(形声。从欠(另一繁体从口”),難”省声。欠,打呵欠,与出气有关。本义叹息)
(3)
同本义 [sigh]
叹,吞叹也。一曰太息也。--《说文》
禽子再拜而叹。--《墨子·备梯》
戏而不叹。--《礼记·坊记》
望洋向若而叹。--《庄子·秋水》
皆叹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默叹曰。--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婉贞微叹曰。--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叹借者之用。--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叹气嗐声(唉声叹气);叹恨(叹息抱恨);叹憾(叹息遗憾);叹笑(叹息讥笑);叹悔(叹息后悔);叹喟(叹息);叹嗟(叹息);叹想(叹息怀念);叹诧(叹息诧异);长叹;叹一口气
(5)
赞叹,赞美 [highly praise]
默叹。--《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亟叹其技。--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6)
又如叹重(赞叹敬重);叹奖(称赞奖励);叹嘻(赞叹);叹骇(赞叹骇异);叹为观止(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叹异(惊叹)
(7)
吟诵 [chant]
叹,吟也。--《说文》
智勇盖当代,弛张使我叹。--《文选·卢谌·览古诗》
一唱而三叹。--《礼记·乐记》
(8)
又如叹诵(吟诵)
叹词
tàncí
[interjection;exclamation] 表示强烈感情以及应答、招呼的词,即感叹词
叹服
tànfú
[in admiration] 赞叹而且佩服
他画的人物栩栩如生,令人叹服
叹气
tànqì
[sigh;heave a sigh] 舒发心中愤郁之气
叹赏
tànshǎng
[admire;express admiration for] 赞叹称赏
叹惋
tànwǎn
[sigh with regret] 叹惜;嗟叹、惋惜
叹为观止
tànwéi-guānzhǐ
[acclaim as the acme of perfection] 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
精美的微雕艺术品令人叹为观止
叹惜
tànxī
[sigh with regret] 慨叹而惋惜
功亏一篑,令人叹惜
叹息
tànxī
(1)
[sigh;heave a sigh]∶叹气
惟闻女叹息。--《乐府诗集·木兰诗》
未尝不叹息。-- 诸葛亮《出师表》
闻琵琶已叹息。--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倚杖自叹息。--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仅叹息曰。--《资治通鉴》
御史叹息去。--清·张廷玉《明史》
制府绕阶叹息,知变生肘腋,顷刻间便有作乱之事。--清·魏源《圣武纪》
(2)
[praise;gasp in admiration]∶叹美;赞叹
姑娘此时,除了心中感激,点头叹息之外,再无别话。--《儿女英雄传》
叹羡
tànxiàn
[admire] 赞叹羡慕
叹
(嘆)
tàn ㄊㄢ╝
(1)
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气。~息。悲~。~惋。长吁短~。
(2)
因高兴、兴奋、激动而发出长声~赏。~服。赞~。~观止矣(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3)
吟咏咏~。一唱三~。
郑码jxs,u53f9,gbkccbe
笔画数5,部首口,笔顺编号25154
包含叹字词语:
诞叹
白头之叹
悼叹
感叹
感叹词
感叹号
感叹句
凤叹虎视
短叹长吁
称叹
风木叹
嗐声叹气
嗟叹
诧叹
含叹
悔叹
金圣叹(1608-1661)
雷叹
哀叹
唉声叹气
欢叹
顾叹
絶叹
咳声叹气
可叹
夸叹
愧叹
噌叹
嗳声叹气
奬叹
包含叹字成语:
哀声叹气
唉声叹气
嗳声叹气
白头之叹
长嘘短叹
长吁短叹
触目兴叹
短叹长吁
扼腕长叹
扼腕叹息
废书而叹
凤叹虎视
付之一叹
击节叹赏
咳声叹气
喟然长叹
司马牛之叹
叹观止矣
叹老嗟卑
叹为观止
亡羊之叹
望洋而叹
望洋兴叹
向若而叹
仰屋窃叹
摇头叹息
一倡三叹
一唱三叹
壹倡三叹
赞叹不已
包含叹字歇后语:
钻在水道眼里叹息
贵妃娘娘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