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nì
  • 部首:匚
  • 笔划:10



基本解释


匿〈动〉 (形声。从匚,若声(上古读音与匿声相近)。匚”表示有所藏。本义隐藏,躲藏) 同本义 匿,亡也。--《说文》 匿,藏也。--《广雅》 瑾瑜匿瑕。--《左传·宣公十五年》。注亦藏也。” 而知匿其暱。--《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藏也。” 匿怨而友其人。--《论语》。皇疏藏也。” 引车避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 君畏匿之。 匿于溷藩以免。(藏在厕所里。溷,厕所。藩,篱、墙。)--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隐匿(隐藏;躲起来);藏匿(藏起来不让人发现);匿光(隐藏其光华。比喻才德不外露 匿nì隐藏,躲避隐~。藏~。~名。~迹。 匿tè 1.邪恶。 2.差错,差误。


详细解释


匿 ni 部首 匚 部首笔画 02 总笔画 10 匿 conceal;hide; 藏;躲; 匿 nì 〈动〉 (1) (形声。从匚(xǐ),若声(上古读音与匿声相近)。匚”表示有所藏。本义隐藏,躲藏) (2) 同本义 [hide] 匿,亡也。--《说文》 匿,藏也。--《广雅》 瑾瑜匿瑕。--《左传·宣公十五年》。注亦藏也。” 而知匿其暱。--《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藏也。” 匿怨而友其人。--《论语》。皇疏藏也。” 引车避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 君畏匿之。 匿于溷藩以免。(藏在厕所里。溷,厕所。藩,篱、墙。)--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4) 又如隐匿(隐藏;躲起来);藏匿(藏起来不让人发现);匿光(隐藏其光华。比喻才德不外露);匿怨(内心隐藏怨恨);匿意(隐藏真情);匿谋(隐藏其谋略) (5) 隐瞒 [conceal] 闻崔烈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为烈名人质作食。--《世说新语·文学》 过举不匿,则官无邪人。--《商君书·垦令》 (6) 又如匿户(隐瞒不报的户籍);匿心(隐瞒真实思想);匿年(不肯把真实年龄告人);匿作(隐瞒姓名而劳作);匿訑(隐瞒欺诈);匿悃(隐瞒实情);匿情(隐瞒真情);匿善(隐瞒才能) (7) 假借为慝”。恶,坏 [bad] 常令不审,则百匿胜。--《管子·七法》 故道之所善,中则可从,畸则不可为。匿则大惑。--《荀子·天论》 匿 nì 〈副〉 暗暗地 [secretly]。如匿留(暗中收留);匿控(暗中控告) 匿报 nìbào [hide and not report] 隐匿不报或少报 匿报公司利润 匿藏 nìcáng [hide;lurk] 隐藏;躲藏 匿伏 nìfú [hide;lurk] 隐藏;潜伏 匿迹 nìjì [go into hiding] 隐藏起来,不露形迹 匿迹江湖 匿名 nìmíng [anonymity] 不露身分、个人特征或不说明是什么人物 匿名信 nìmíngxìn [anonymous letter]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的信 匿笑 nìxiào [snicker] 暗中偷笑;掩口暗笑 掩口匿笑 匿影藏形 nìyǐng-cángxíng [hide from public notice] 躲藏起来,不被人发现 匿 nì ㄋㄧ╝ 隐藏,躲藏隐~。藏~。~名。销声~迹。 郑码hegj,u533f,gbkc4e4 笔画数10,部首匚,笔顺编号1122132515


包含匿字词语


告匿 伏匿 躲匿 避匿 干匿 遏匿 侧匿 避影匿形 繁匿 讳匿 百匿 窜端匿迹 窜匿 晦匿 秽匿 奸匿 沦匿 匿黯 匿避 匿藏 匿窜 匿訑 匿端 匿伏 匿光 匿户 匿讳 匿迹 匿迹潜形 匿迹销声


包含匿字成语


避影匿形 藏形匿影 窜端匿迹 遁迹匿影 遁名匿迹 遁阴匿景 含垢匿瑕 敛声匿迹 匿迹潜形 匿迹销声 匿迹隐形 匿瑕含垢 匿影藏形 潜光匿曜 潜形匿迹 潜形匿影 潜踪匿影 弢迹匿光 韬声匿迹 文觌武匿 洗垢匿瑕 消声匿迹 消声匿影 销声匿迹 销声匿影 淫心匿行


包含匿字歇后语